稀缺是永恒的,而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。
当价格过低的时候,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,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,这时候就会出现短缺。
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,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,才能把东西卖出去,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过剩现象。
–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
Via
稀缺是永恒的,而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。
当价格过低的时候,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,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,这时候就会出现短缺。
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,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,才能把东西卖出去,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过剩现象。
–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
把人类竞争稀缺资源的种种,曾经尝试过的、至今还反复尝试的竞争规则,列了出来。
由于资源是稀缺的,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竞争的规则才能治乱,不然社会就乱哄哄了。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规则,从而决定谁是赢家,谁是输家。一定要的,不管是哪一种方式。
但问题是,我们发现选择不同的规则,就有不同的人比较容易胜出。
比方说,如果你用暴力作为标准的话,那么身体比较强壮的人比较容易胜出;你用智力做标准的话,比较聪明的人容易胜出;根据后天的禀赋,他们的种族、种姓、出身户籍,那出身比较好的人,根正苗红的人就比较容易胜出;根据等待的时间来判断,先到先得作为规则的话,那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就比较容易胜出;如果按照出价的高低,那有钱人就比较容易胜出。
所以,选择不同的规则,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。
–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
整个宋代社会是一个扬文抑武的朝代。正是因为宋代对武力的贬抑,导致了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耀。宋代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做人莫做军,做铁莫做针。”
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,社会就提前进入了大一统,基于统治的需要,必须通过“诸子均分制”消灭贵族阶层,让皇权直接面对平民;而西方因为“长子继承制”的影响,得以一直保留了贵族制度。所以,中国贵族比西方要早消失两千多年。
汉朝以后,一方面,官位都由皇帝任命,不再是贵族继承;另一方面,荐举制又导致皇帝和平民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士族阶层,虽然高级官位不再是世袭的贵族,但是却由上层社会垄断,下层社会人才很难跻身上层社会。中国社会开始出现贵族精神的第一次下行,出现了整个社会的士族文化面貌。
士族为了传承家族的精神,对家族教育非常重视。世家大族为了保持自己的文化优势,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家规,所以家书、家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兴盛。
魏晋时期,大一统的政治秩序被打破,很多的旧门人借门第的资本,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:反正皇帝换来换去的,而他们却一直都是世家大族。王权变得不再具有权威,士家大族反而变得更加独立,才会产生蔑视权贵的社会风气。